Noint's Studio.

Noint's Studio.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ChatGPT是怎么炼成的

引言

在人工智能领域,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作为一个基于大规模语言模型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不仅改变了人们与技术的交互方式,还推动了AI技术的边界。本文旨在探讨ChatGPT的主要原理、发展历史,以及它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新研究问题。


ChatGPT的主要原理

ChatGPT的核心基于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架构,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要理解ChatGPT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Transformer架构

Transformer是一种专为处理序列数据而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架构。它在2017年由Google的研究者提出,并迅速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标准。Transformer的核心特点是其使用了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这个机制使模型能够在处理一个单词时,同时考虑到句子中的其他单词,从而更好地理解上下文。

自注意力机制的数学原理

  1. 输入表示:Transformer接收一系列向量作为输入,这些向量通常是输入序列中每个元素(如单词)的嵌入表示。
  2. 查询、键和值:自注意力机制涉及三组权重矩阵——查询(Q)、键(K)和值(V)。这些矩阵是通过训练学习得到的。对于每个输入向量,模型使用这些权重矩阵分别计算查询、键和值。
  3. 注意力分数:模型计算查询和所有键之间的点积,以得出注意力分数。这个分数决定了在生成输出时应该给予每个值多少权重。
  4. 缩放点积注意力:为了避免在计算点积时数值过大,会将注意力分数除以键的维度的平方根,然后应用softmax函数来标准化分数。
  5. 输出计算:最后,这些分数与值相乘,然后相加,生成最终的输出向量。

层归一化和位置编码

除了自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还使用了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和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来进一步提升性能。

  • 层归一化:这是一种标准化技术,用于稳定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 位置编码:由于Transformer本身不处理序列的顺序信息,位置编码被加入到输入嵌入中,以提供序列中各元素的位置信息。

预训练和微调

1. 预训练

HTML基本知识

前端开发简介

前端开发主要关注于创建网页和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它包括展示给用户的所有内容和元素,如文本、图像、滑块以及交互式元素。前端开发的核心技术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它们共同作用于浏览器中,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

1.1 HTML基础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网页的骨架。它用于结构化信息,如定义段落、标题和链接。

示例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我的网页</title>
</head>
<body>
<h1>欢迎来到我的网站</h1>
<p>这是一个段落。</p>
<a href="https://www.zju.edu.cn">访问浙江大学</a>
</body>
</html>

这段代码展示了一个简单的HTML结构,包括头部(head)、标题(title)、正文(body)、标题标签(h1)、段落标签(p)和链接(a)。

html

1.2 CSS基础

CSS(层叠样式表)用于设计和美化HTML元素。通过CSS,可以调整字体、颜色、间距和布局等。

Swift语言学习笔记

关于 Swift

Swift 是一种非常好的编写软件的方式,无论是手机,台式机,服务器,还是其他运行代码的设备。它是一种安全,快速和互动的编程语言,将现代编程语言的精华和苹果工程师文化的智慧,以及来自开源社区的多样化贡献结合了起来。编译器对性能进行了优化,编程语言对开发进行了优化,两者互不干扰,鱼与熊掌兼得。

Swift 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很友好。它是一门满足工业标准的编程语言,但又有着脚本语言般的表达力和可玩性。它支持代码预览(playgrounds),这个革命性的特性可以允许程序员在不编译和运行应用程序的前提下运行 Swift 代码并实时查看结果。

Swift 通过采用现代编程模式来避免大量常见编程错误:

  • 变量始终在使用前初始化。
  • 检查数组索引超出范围的错误。
  • 检查整数是否溢出。
  • 可选值确保明确处理 nil 值。
  • 内存被自动管理。
  • 错误处理允许从意外故障控制恢复。

Swift 代码被编译和优化,以充分利用现代硬件。语法和标准库是基于指导原则设计的,编写代码的明显方式也应该是最好的。安全性和速度的结合使得 Swift 成为从 “Hello,world!” 到整个操作系统的绝佳选择。

关于语法细节可参考:https://swift.bootcss.com/

语法笔记

2.1 说明

Swift 包含了 C 和 Objective-C 上所有基础数据类型,Int 表示整型值; DoubleFloat 表示浮点型值; Bool 是布尔型值;String 是文本型数据。 Swift 还提供了三个基本的集合类型,ArraySetDictionary

Introduction to Generative Learning

生成学习的基本概念

生成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学习样本数据的概率分布。一旦学习到这种分布,就可以生成新的、与原始数据类似的样本。生成模型通常包括基于概率的模型,如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和近年来流行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如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和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s, VAEs)。

概率模型

生成学习的一个关键方面是使用概率模型来描述数据。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数据集${x^{(1)}, x^{(2)}, …, x^{(m)}}$,我们希望学习这个数据集的概率分布$p(x)$。

对于简单的场景,可以考虑使用如高斯分布的参数化方法:

$$ p(x; \mu, \sigma^2) = \frac{1}{\sqrt{2\pi\sigma^2}} e^{-\frac{(x-\mu)^2}{2\sigma^2}} $$

其中,$\mu$是均值,$\sigma^2$是方差。

高斯混合模型(GMM)

高斯混合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生成模型,它假设数据是由多个高斯分布混合而成的。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 p(x) = \sum_{k=1}^K \phi_k \mathcal{N}(x; \mu_k, \Sigma_k) $$

这里,$K$是混合成分的数量,$\phi_k$是第$k$个成分的混合系数,$\mathcal{N}(x; \mu_k, \Sigma_k)$是以$\mu_k$为均值、$\Sigma_k$为协方差矩阵的多变量高斯分布。

基于神经网络的生成模型

生成对抗网络(GANs)

生成对抗网络由两部分组成:生成器(Generator)和判别器(Discriminator)。生成器负责生成数据,而判别器负责判断数据是真实的还是由生成器生成的。GAN的训练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博弈过程,生成器试图生成越来越逼真的数据,而判别器试图越来越准确地区分真实数据和生成数据。

数学上,GAN的目标函数可以表示为:

$$ \min_G \max_D V(D, G) = \mathbb{E}{x \sim p{data}(x)}[\log D(x)] + \mathbb{E}_{z \sim p_z(z)}[\log(1 - D(G(z)))] $$

其中,$G$是生成器,$D$是判别器,$z$是从某种概率分布$p_z(z)$(通常是高斯分布)中采样的噪声。

Introduction to Deep Learning

基本概念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深度神经网络(DNNs),它们是由多层神经元组成的网络结构。每一层由多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接收来自前一层的输入,并产生输出到下一层。最简单的神经网络是感知器(Perceptron),它是一个单层的网络结构。

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每个神经元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然后处理这些信号,并产生输出。数学上,一个神经元的操作可以表示为:

$$ f(x) = \phi\left(\sum_{i=1}^n w_i x_i + b\right) $$

其中,$x_1, x_2, …, x_n$ 是输入,$w_1, w_2, …, w_n$ 是权重,$b$ 是偏置项,$\phi$ 是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激活函数是用来加入非线性因素的函数,使得神经网络可以学习更复杂的模式。常见的激活函数有Sigmoid函数、ReLU函数等。

  • Sigmoid函数:$\sigma(x) = \frac{1}{1 + e^{-x}}$
  • ReLU函数:$ReLU(x) = max(0, x)$

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

损失函数用于评估神经网络的性能。它计算了神经网络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常见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和交叉熵损失(Cross-Entropy Loss)。

  • 均方误差:$MSE = \frac{1}{n}\sum_{i=1}^n(y_i - \hat{y}_i)^2$
  • 交叉熵损失:$CE = -\sum_{i=1}^n y_i \log(\hat{y}_i)$

数学原理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Classification

引言

在人工智能和统计学领域,分类分析是一种关键技术,用于识别和预测数据所属的类别。与回归分析主要处理连续变量不同,分类处理的是离散的输出标签。本文旨在探讨分类的基本概念、算法以及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一. 分类分析简介

分类分析是一种监督学习方法,旨在基于一组输入变量预测离散的输出变量(类别标签)。其目标是从数据中学习一个模型,能够准确地将新数据点分类到特定的类别中。

二. 常见分类算法

1. 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分类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则将数据分割成不同的类别。每个决策节点代表对某个属性的测试,而每个叶节点代表一个类别。

决策树的构建过程

  1. 选择最优特征:首先选择一个最优的特征作为根节点。”最优”通常是通过信息增益(在ID3算法中使用)或基尼不纯度(在CART算法中使用)来决定的。

  2. 分裂节点:基于这个特征的不同值,数据集被分裂成几个子集。每个子集接着创建一个新的节点。

  3. 递归构建:对每个子集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的特征都被使用,或者每个子集都不能进一步分裂(所有的元素都属于同一个类别,或达到预设的停止条件)。

  4. 剪枝处理:为了避免过拟合,可能需要对树进行剪枝。剪枝涉及删除部分子树或节点,以简化模型。

决策树的数学原理

1. 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

信息增益是用来决定决策树中节点分裂的关键标准之一。它基于信息熵的概念。信息熵是度量样本集合纯度最常用的方法,定义如下:

$$ \text{Entropy}(S) = -\sum_{i=1}^{n} p_i \log_2 p_i $$

其中,$S$是当前数据集,$n$是不同类别的数量,$p_i$是选择该类别的概率。熵越大,数据的不确定性越高。

信息增益计算公式如下:

$$ \text{Information Gain}(S, A) = \text{Entropy}(S) - \sum_{v \in \text{Values}(A)} \frac{|S_v|}{|S|} \text{Entropy}(S_v) $$

这里,$A$是决定进行分裂的特征,$\text{Values}(A)$是这个特征所有可能的值,$S_v$是特征$A$上值为$v$的子集,$|S_v|$和$|S|$分别是子集和原始集合的大小。

2. 基尼不纯度(Gini Impurity)

基尼不纯度是CART(分类和回归树)算法中用于决策树构建的标准。它的计算公式是:

$$ \text{Gini}(S) = 1 - \sum_{i=1}^{n} p_i^2 $$

这里,$S$代表数据集,$n$是类别的数量,$p_i$是类别$i$在数据集$S$中的相对频率。基尼不纯度反映了从集合中随机选取两个元素,它们属于不同类别的概率。

3. 决策树的分裂

在每个节点,算法将选择信息增益最高(或基尼不纯度最低)的特征进行分裂。这个过程会递归地继续,直到达到停止的条件,比如树达到了最大深度,或者节点中的样本数小于预定阈值。

4. 剪枝(Pruning)

为了避免过拟合,决策树可能需要剪枝。一种常见的剪枝方法是代价复杂度剪枝(Cost Complexity Pruning),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一个参数$\alpha$(复杂度参数)来平衡树的深度和训练数据上的表现。

5. 决策树的决策过程

当构建好一个决策树后,对于一个新的样本,我们从根节点开始,根据其特征值走向对应的分支,直到达到叶节点。叶节点的值即为模型对该样本的预测结果。

2. 支持向量机 (SVM)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强大的分类器,它通过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区分不同类别的数据。SVM在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方面表现出色。

Gradient Descent

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是一种常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中的优化算法,用于最小化一个函数。这个函数通常被称为“代价函数”或“损失函数”,它衡量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梯度下降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迭代的方式逐步调整参数以找到使代价函数最小化的参数值。

数学推理

为了理解梯度下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梯度”的概念。在多变量微积分中,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梯度由该点处的偏导数构成,它指向该函数增长最快的方向。因此,梯度的反方向就是函数下降最快的方向。

假设我们有一个代价函数 $ J(\theta) $,其中 $\theta $是模型的参数。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使 $ J(\theta) $最小的$\theta $值。梯度下降算法会执行以下步骤:

  1. 随机初始化参数 $\theta $。
  2. 计算代价函数 $ J(\theta) $ 在当前 $\theta $ 下的梯度 $ \nabla J(\theta) $。
  3. 更新 $\theta $,使其沿着梯度的反方向移动:$ \theta := \theta - \alpha \nabla J(\theta) $,其中 $\alpha $ 是学习率,控制步长大小。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达到收敛条件(例如,梯度的大小足够小或迭代次数达到某个阈值)。

推理过程

以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代价函数 $J(\theta) = \frac{1}{2m} \sum_{i=1}^{m} (h_\theta(x^{(i)}) - y^{(i)})^2 $,其中 $h_\theta(x) = \theta^T x $是我们的假设函数,$ m $ 是样本数量。

我们需要计算 $J(\theta) $ 对 $\theta$ 的偏导数,即梯度:

$$ \nabla J(\theta) = \frac{\partial}{\partial \theta} J(\theta) = \frac{1}{m} \sum_{i=1}^{m} (h_\theta(x^{(i)}) - y^{(i)}) x^{(i)} $$

然后,我们使用梯度下降规则更新 $\theta$:

$$\theta := \theta - \alpha \nabla J(\theta) $$

这意味着我们减去了梯度与学习率 $\alpha$的乘积,以使 $J(\theta)$最小化。

举例

假设我们的数据集包含以下点:((1, 1), (2, 2), (3, 3)),我们想要找到一条直线 $ y = \theta x $来拟合这些点。

  1. 随机初始化 $\theta$,比如 $\theta = 0$。
  2. 计算 $J(\theta)$ 的梯度:在 $\theta = 0 $ 时,$\nabla J(\theta) = \frac{1}{3} \sum_{i=1}^{3} (-i) \cdot i = -\frac{14}{3}$。
  3. 选择一个学习率,比如 $ \alpha = 0.01$,并更新 $\theta$:$ \theta := 0 - 0.01 \cdot (-\frac{14}{3}) = \frac{14}{300}$。
  4. 重复步骤2和3,直到 $ \theta $ 收敛到最优解。

通过这个过程,梯度下降算法能够逐渐找到最佳的 $\theta$ 值来最小化代价函数 $J(\theta)$,从而找到最佳的模型参数。

Regression Analysis

引言

在人工智能和统计学领域,回归分析是一种核心技术,它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数据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数据驱动决策。本文将深入探讨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数学基础以及其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一. 回归分析简介

回归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解释变量)与因变量(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它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数学模型,能够最佳地描述这种依赖关系。

二. 常见回归类型

1. 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是最基本的回归形式,其模型假设因变量 y 和自变量 x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可以表示为:

$$
y = \beta_0 + \beta_1x + \epsilon
$$

其中,$\beta_0$ 是截距,$\beta_1$ 是斜率,而 $\epsilon$ 是误差项。线性回归的核心在于找出这些系数的最佳估计,通常通过最小化残差平方和(RSS)来实现。

  • 均方误差 (MSE): 这是线性回归中最常用的损失函数。它计算了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公式为:$MSE = \frac{1}{n} \sum_{i=1}^{n}(y_i - \hat{y}_i)^2$,其中 $y_i$ 是实际值,$\hat{y}_i$ 是预测值。
  • 绝对误差 (MAE): MAE 是另一种常见的损失函数,它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公式为:$MAE = \frac{1}{n} \sum_{i=1}^{n} |y_i - \hat{y}_i|$。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Learning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做出决策或预测。它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核心技术之一,涉及统计学、概率论、算法理论、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

1. 机器学习的基础

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可以从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理解起。假设有一个数据集${ (x_i, y_i); i = 1, \dots, n }$,其中$x_i$是特征,$y_i$是标签。机器学习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函数$f$,使得$f(x_i)$尽可能接近$y_i$。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最小化一个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例如平方误差损失:

$$ L(f) = \frac{1}{n} \sum_{i=1}^n (f(x_i) - y_i)^2 $$

2. 机器学习的类型

机器学习主要分为三类: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2.1 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处理的是有标签的数据。常见的算法包括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在线性回归中,我们试图找到一组参数$\theta$,使得预测值$\hat{y} = \theta^T x$尽可能接近真实值$y$。损失函数通常是均方误差(MSE):

$$ J(\theta) = \frac{1}{2n} \sum_{i=1}^n (\theta^T x_i - y_i)^2 $$

2.2 无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处理没有标签的数据,目的是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聚类(Clustering)和主成分分析(PCA)是常用的无监督学习方法。例如,在PCA中,目标是找到一个投影方向,使得数据在这个方向上的方差最大。数学上,这可以通过求解一个特征值问题来实现:

$$ X^T X v = \lambda v $$

其中,$X$是去中心化后的数据矩阵。

2.3 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来实现目标。它通过试错(trial and error)来学习最佳策略。在强化学习中,智能体(agent)在环境中采取行动,并根据环境的反馈来调整其策略。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arkov Decision Process, MDP)是强化学习的数学模型,其核心是一个四元组$(S, A, P, R)$,分别表示状态、动作、状态转移概率和回报函数。

3. 机器学习的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众多,每种算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3.1 决策树

不同高级语言内存管理机制的汇编语言分析

一、背景说明

在现代计算机编程中,内存管理是一个核心问题。不同的编程语言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来处理内存分配和回收。本报告从汇编语言的角度,对比分析了Java的垃圾收集机制和C语言的手动内存管理方法。汇编语言作为一种低级语言,能够提供对程序运行时内存操作的直接视图,从而帮助理解这两种高级语言中的内存管理机制。

二、探索过程

实验设置

使用Java和C语言编写了简单的程序来演示内存分配和释放。随后,通过编译器生成这些程序的汇编代码。

  1. 实验环境

    • 编译器:GCC用于C程序,Javac用于Java程序。
    • 分析工具:GDB用于查看C程序的汇编代码,JITWatch用于分析Java程序的JIT编译和内存管理。
    • 系统环境:Linux操作系统,以确保对汇编指令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2. 编写测试程序

    • C程序:创建了一个程序,其中包含手动内存分配(使用malloc)和释放(使用free)的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
    int id;
    char name[50];
    } Person;

    int main() {
    // 分配内存
    Person *personPtr = (Person*) malloc(sizeof(Person));
    if (personPtr == NULL) {
    fprintf(stderr, "内存分配失败\n");
    return 1;
    }

    // 使用分配的内存
    personPtr->id = 1;
    strcpy(personPtr->name, "YANG Dianchao");

    printf("ID: %d, Name: %s\n", personPtr->id, personPtr->name);

    // 释放内存
    free(personPtr);

    return 0;
    }

    • 这个程序定义了一个简单的Person结构体,并在堆上为其分配内存。
    • 使用malloc函数进行内存分配,并检查分配是否成功。
    • 对分配的内存进行读写操作,设置Person结构体的字段。
    • 最后,使用free函数释放分配的内存。

    使用GCC编译器来来生成汇编代码、编译此程序

    1
    2
    3
    gcc -S memory_management_demo.c

    gcc -o memory_management_demo memory_management_demo.c
    • Java程序:编写了一个创建对象并依赖垃圾收集器进行内存管理的程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public class MemoryManagementDemo {

    static class Person {
    int id;
    String name;

    Person(int id, String name) {
    this.id = id;
    this.name = name;
    }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ID: " + id + ", Name: " + name);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Person对象
    Person person = new Person(1, "YANG Dianchao");

    // 使用对象
    person.display();

    // 退出main方法后,person对象变为垃圾收集的候选对象
    }
    }

avatar
Noint
witness me